讓非洲國家可以利用本國的自然資源,換取中國的優(yōu)惠貸款,同時推進中國建工產業(yè)與非洲本地基建 需求的結合,實現(xiàn)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
在發(fā)展合作實踐的過程當中,中非雙方逐漸形成了在國內被稱為“一攬子”,而在國外被稱為“資源 換基建”的合作模式。這種模式中,中方首先將與展開合作的非洲國家商定一段時間內可以使用的發(fā)展資金上限,然后由非洲合作伙伴國 自行提出建議合作的項目清單,項目所需金額總和不得超過商定的資金上限。非方提出的項目清單送交中國之后,中國將結合項目的可行 性、對合作方的發(fā)展促進作用和能夠促進互利共贏來選擇合適的項目。在中非合作雙方同意的前提下,簽署合作框架協(xié)議。這一合作框架 包含了中國提出的資金限額和非方需要的項目清單,被稱為“一攬子”模式。
在合作框架簽訂之后,中非雙方還會簽訂合作項目和貸款協(xié)議,之后中方將為非洲國家提供以其某種 自然資源作為償還擔保的貸款,并且由中國政策性銀行設立合作雙方都可以監(jiān)管的平行賬戶。之后,非洲國家進行項目招投標,自主選擇 合適的中國企業(yè)作為項目承包方并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經費以便項目開工;在項目承建過程中,承包方按照工程安排和工程完工量向非洲 合作方提供發(fā)票和開銷報告;開銷報告經過項目合作方核準之后,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平行賬戶將按照開銷報告直接向中國承包商支付項目 款。而在還款過程中,非洲合作方將按照項目協(xié)議規(guī)定的價格(或者雙方議定以實時市場價格為準),將一定數(shù)量的自然資源產品銷售收入 打入平行賬戶中,以此來沖抵中方提供的貸款。這種“一攬子”合作模式也因此而得名"資源換基建"模式。這種優(yōu)惠性質貸款的利息一般 低于國際市場同等條件下的融資利息,而中國政府將利用國家援助預算來為這一利息差提供補貼,以彌補中國進出口銀行可能的損失和風 險。
‘一攬子’的資源換基建模式,可以防止常見于西方發(fā)展援助的公共資金貪污與腐敗問題,讓非洲的 資源和中國的資金真正轉化到經濟和社會都可以切實收益的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去。”
中國在對非援助與發(fā)展合作的過程中,吸收了自身利用外國援助的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初使用自 然資源換取日本巨額優(yōu)惠貸款的經驗。“一攬子”就是這一經驗吸取的成果:讓非洲國家可以利用本國的自然資源,換取中國的優(yōu)惠貸款 ,同時推進中國建工產業(yè)與非洲本地基建需求的結合,實現(xiàn)互利共贏,共同發(fā)展。然而,因為這一合作模式往往要求非洲合作伙伴在主權 擔保的同時,還提供資源出口作為擔保,而被西方詬病為是中國在非洲攫取資源。但是,使用石油等大宗商品作為擔保,本來就是國際上 對于主權評級較低的國家所使用的常見貸款條件。而且,中國對于額外擔保的要求主要是為了資金安全,也不僅僅為了追求石油和礦產等 貴重資源,同樣接受多種擔保形式。早在1984年,中國企業(yè)在與馬里皮革廠技術合作中,就接受了馬里牛皮出口作為貸款償付保證的形 式。除去石油作保以外,中國還在與加納的“一攬子”中接受了可可豆作為擔保;在和埃塞俄比亞的合作中接受芝麻作為擔保;在對坦桑尼 亞的合作中接受腰果作為支付方式;在與塞拉利昂的合作中接受可可和咖啡豆作為支付方式,等等。可見,中國接受擔保貨品的標準主要 是商業(yè)價值和能否方便國際交易,而不是為了攫取自然資源。相反的,“一攬子”的資源換基建模式,因為并沒有一分錢轉入非洲政府賬 戶,還可以防止常見于西方發(fā)展援助的公共資金貪污與腐敗問題,讓非洲的資源和中國的資金真正轉化到經濟和社會都可以切實收益的基 礎設施建設當中去。
“一攬子”合作模式,往往又被稱為“安哥拉模式”,接下來我們將用這一典型案例來展示中非“一 攬子”合作的全貌。
2002年,安哥拉終于結束了持續(xù)四十余年的內戰(zhàn),開始了國家重建的過程。多年的內戰(zhàn)不僅使得安哥 拉經濟凋敝,而且全國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基本癱瘓。早已深陷外債泥潭多年的安哥拉政府無力負擔重建這些設施所需的數(shù)百億美元資 金,只能轉向國際金融機構尋求幫助。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于安哥拉政府的貸款要求提出了基于“華盛頓共識”的各種附加條 款(Conditions),主要包括:減少政府開支、提高進口稅、貿易自由化、增加石油開支的透明度、將海關管理權移交給英國“皇家代理 ”(Crown Agents)公司監(jiān)管、國有企業(yè)私有化等等。這些條件的滿足不僅是安方得到IMF多邊貸款的前提條件,也是在雙邊發(fā)展資金協(xié)調 機制“巴黎俱樂部”得到其他發(fā)達國家資金支持,包括ODA的前提條件。不可否認,IMF的改革方案存在合理性,但是對于百廢待興的安 哥拉,卻是“遠水難解近渴”。短期內大量減少財政開支意味著凍結基礎設施的重建計劃,而無法盡快滿足安哥拉人民對于基本公共服務 的迫切需求,無疑會讓剛剛實現(xiàn)穩(wěn)定的新政府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
非洲對于中國的能源和資源安全至關重要,中國經濟有著龐大的石化能源和各種金屬資源的需求。在 日益嚴峻的能源安全局勢下,‘造血金融’強大的支持能力保證了中國油企能夠在非洲獲得大量的石油供應,使得中國能源進口來源實現(xiàn) 了高度多元化,降低了石油進口風險指數(shù)。”
該筆貸款以安哥拉石油出口來支付。安哥拉問題專家Lucy Corkin認為安方以直接出口原油給中國的 形式來償還貸款;布羅蒂加姆則認為安方從每日原油產量中撥付部分出售予國際市場,其收入打入第三方保管賬戶用于支付貸款。根據(jù) Lucy Corkin的研究,中國進出口銀行開始時不接受安哥拉提供的主權擔保(Sovereign Guarantee),而要求安方在協(xié)議利息之外,另支 出1%的利息作為保險,后來在中國外交部的介入下才取消了這一要求。
對安哥拉外債脆弱性(Debt Vulnerability)的影響,“搭便車(Free Riding)”是常見的對于中國對 非融資的批評。有人認為經歷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拉美、非洲債務危機,發(fā)達國家通過一系列的減債重組計劃終于降低了兩大地區(qū) 的總體債務水平,而此時中國進入非洲大量提供借款,將會破壞西方的努力,可能會讓非洲國家重陷債務泥潭。安哥拉貸款項目有力地駁 斥了這一觀點。實際上,負債多年的安哥拉政府在使用中國貸款不久之后的2007年,就第一次償還了欠“巴黎俱樂部”國家的23億美元 雙邊債務。
安哥拉政府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利用珍貴的中國開發(fā)金融ODF迅速重建了大量基礎設施和生產性項目 ;利用“貸款換資源”的信貸模式把本國的自然資源真正地投入經濟和人民福利增長上去,發(fā)展十分迅速,2012年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 美元。不僅如此,來自中國的發(fā)展資金還刺激了來自西方傳統(tǒng)援助國的發(fā)展資金,2009年上半年德國和葡萄牙就為安哥拉提供了17億美 元和5億美元的信貸資金,美國和英國也先后提供了1.2億美元和7000萬美元的出口信貸。
另一方面來看,安哥拉配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超級周期”(Super Cycle)而大力發(fā)展石油出口工 業(yè)也有利于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現(xiàn)在,安哥拉已經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則是安哥拉產石油的最大進口國:2012年中國從安 哥拉進口的原油達到每日630萬桶,居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國第二位。
遵循類似的貸款模式和可能更高的優(yōu)惠程度,中國進出口銀行又于2007年和2010年向安方提供了分別 為25億美元和60億美元的長期低息優(yōu)惠信貸,這一系列共計超過100億美元的混合信貸方案被布羅蒂加姆稱之為“安哥拉特別國家貸款” 。
非洲對于中國的能源和資源安全至關重要。作為新的“世界工廠”,中國經濟有著龐大的石化能源和 各種金屬資源的需求。在日益嚴峻的能源安全局勢下,“造血金融”強大的支持能力保證了中國油企能夠在非洲獲得大量的石油供應,使 得中國能源進口來源實現(xiàn)了高度多元化,降低了石油進口風險指數(shù),使中國的能源安全狀況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