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國內天然氣價格高企,企業(yè)與消費者電費賬單蹭蹭上漲,讓政府備感頭疼。與此同時,中小型石油天然氣生產商與服務企業(yè)卻受到市場更大關注,尋思如何從短缺行情中獲利。
本周,澳能源市場管理局(AEMO)與澳消費競爭委員會(ACCC)宣布,預計2018年的天然氣短缺量為54-58拍焦耳,最高可達107拍焦耳,約占東海岸當前需求的15%,2019年的短缺量也可能高達102拍焦耳。兩項數(shù)值要較今年早些時候預計的高出三倍多。
缺口危機放大政府再度約談企業(yè)
澳總理特恩布爾與能源部長弗蘭登伯格將于周三在堪培拉會見主要的天然氣企業(yè)負責人,希望確保上述供應缺口能夠得到填補。
澳大利亞政府于4月底宣布將出臺天然氣出口限制政策,保護國內供應,以達到優(yōu)先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目的。昆州
LNG產業(yè)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被迫將原本售往亞洲的產量調轉國內。
伴隨能源格局向可再生能源轉變及出于環(huán)境保護目的,維州與新州均已禁止在岸天然氣的勘探。為應對用氣短缺,聯(lián)邦政府要求其解除禁令,但遭兩地政府回絕。
天然氣價格飆升具體影響有哪些?不止是天然氣用戶,電力用戶也將受到影響。Finkel能源安全報告指出,隨著火力發(fā)電退出市場,相比過去天然氣價格更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力批發(fā)成本,尤其是在
清潔能源發(fā)電量低或用電需求高的時期。
據(jù)粗略估算,每焦耳天然氣價格上漲1塊錢,每兆瓦時批發(fā)電價就會上漲約10元。譬如對于一座典型的天然氣電廠,當每焦耳天然氣價格是3.9澳元時,單位發(fā)電成本約50澳元,但當天然氣價格漲到7.5澳元時,單位發(fā)電成本會提高到80-90澳元,最終這些成本會傳導到用戶身上。
市場投資者涌入電力能源鏈條上股票普漲
澳洲能源市場十分復雜,包括資源勘探商、發(fā)電企業(yè)、批發(fā)商、分銷方與零售商。市場觀察人士認為,其中許多公司都將從這場嚴重的短缺危機中獲益。
譬如,大部分澳洲家庭接入到的電網多由電力零售企業(yè)AGL能源、Origin與Energy Australia運營。這些公司股價今年以來都漲幅可觀,AGL上漲超過4%,Origin漲幅達到12%。兩家公司均擁有自己的發(fā)電廠。
另外,電力傳輸設施公司,如AusNet與Spark基建公司也呈穩(wěn)固上揚態(tài)勢,漲幅近5%。
天然氣勘探公司也受到市場投資者支持。Senex能源年內漲幅達17%,它在今年早些時候中標了昆州政府在Surat盆地劃定的47平方千米“僅供國內”油氣地塊的勘探權,計劃投資2億來開發(fā),預計2017年投產。
摩根的能源分析師指出,中等規(guī)模的石油天然氣股在調整自身,駕馭東海岸行情上十分成功,因為能夠彌合需求,受到投資者更大關注。.
中資在澳能源業(yè)投資動向。
國內市場呈現(xiàn)商機,海外投資巨頭也未雨綢繆。澳華財經在線先前報道,
中石油與皇家
殼牌在澳洲的合資公司Arrow Energy(ASX:A
OE)宣告將啟動工程與設計研究,將昆州的Tipton
煤層氣田的產能提高一倍,此舉有望加大澳國內供應,緩解澳大利亞東海岸能源危機。
石油天然氣集團桑托斯Santos(ASX:STO)承諾加大國內市場供應,表示將與政府和合資公司緊密合作,并確保為股東贏取最大的利益。當然,股東中定然要包括近來兩位相當高調的中國投資方——弘毅投資與新奧集團。兩家中國企業(yè)近期聯(lián)手大舉溢價買入持股,已將在STO的股權提高到了15%。
Santos在巴布幾內亞、達爾文與格萊斯通有項目資產,其GLNG項目是全澳三大已投產液化天然氣項目之一。經過近幾年的臥薪嘗膽,公司已構建起低成本結構,平均保本價降到了每桶34美元。在
油價上浮的今天,前景可謂光明。去年底公司從市場籌集到了12.4億澳元,未來發(fā)展資金獲保障。
Santos董事會主席 Peter Coates談到東海岸氣荒時表示,澳大利亞并不缺少天然氣,而是需要政府支持企業(yè)對儲藏的有序開發(fā),增加供應,以滿足東海岸市場需求。
澳洲能源領域新一輪投資熱潮已然開啟。根據(jù)澳外資委最新披露數(shù)據(jù),2015-16年度,澳大業(yè)制造/電力/天然氣領域合計吸引100億澳元的外國投資,僅次于房地產。
澳政府預測,中國天然氣消費預計會有巨大增長,2016-2022年間,中國將占到全球天然氣新增需求的三分之一,消費量將增長65%,達到3300億立方米。“中國將成為驅動LNG需求增長的單一最大貢獻者”,澳工業(yè)部首席經濟學家馬克˙庫利如是說。
這個龐大的新興市場,再加上東海岸的所謂氣荒,澳洲天然氣行業(yè)對于戰(zhàn)略投資者的吸引力變得無以復加。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