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縱技術在長慶油田的應用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06-18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關注度:0]
摘要: “地震勘探對長慶油田快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非縱技術的應用,是很有作用的!”,這是長慶油田總經理冉新權在“長慶油田5000萬噸產能建設促進會”上對長慶經理部新技術應用成效的肯定。
長慶油田鄂爾多斯盆地的油藏是世界上著名...
“地震勘探對長慶油田快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非縱技術的應用,是很有作用的!”,這是長慶油田總經理冉新權在“長慶油田5000萬噸產能建設促進會”上對長慶經理部新技術應用成效的肯定。
長慶油田鄂爾多斯盆地的油藏是世界上著名的低滲、低壓、低豐度的“三低”油氣田,因儲層致密和開發(fā)難度極大,被形象的稱為“磨刀石”。特別是盆地南部巨厚黃土覆蓋區(qū)(即黃土塬地區(qū)),勘探開發(fā)難度尤為突出,在地震勘探中的具體表現為地震資料中干擾波強,高頻率地震波被吸收和衰減嚴重,資料分辨率極低。
40年來,長慶物探人孜孜不倦的針對鄂爾多斯盆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不斷探索著,尋找著壓低和躲避干擾波、提高信噪比、削弱大地共鳴的方法。
“非縱”技術就是這樣一種針對鄂爾多斯盆地的特殊三維觀測系統,被形象的形容為2.5維勘探或“稀疏”三維。形式上是從二維勘探的炮檢點同線,向三維勘探的炮檢點同面進行的過渡,生產方法還是采用二維勘探模式,效果不僅可以與三維勘探相媲美,勘探投入相對于三維勘探還可以大幅降低,適合長慶油田“低成本”發(fā)展戰(zhàn)略。
由于在國內外勘探領域尚沒有成功的非縱生產相似案例和可以借鑒的經驗,物探人只有從非縱技術理論、巨厚黃土地震波傳波特性研究入手,對觀測系統設計、激發(fā)條件、采集方法進行數次論證、實踐。經過科研攻關和試驗生產,非縱技術終于取得實質性進展。從世紀之初,一次技術交流會的突發(fā)一想,到2006年20公里攻關實驗拿到的第一張測線剖面;從2007年150公里試生產,2008年376公里試生產,再到2009年的516公里的任務部署,非縱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取得的地震資料較好地壓制了側面干擾,地震資料信噪比、分辨率相比二維勘探資料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別是淺層資料品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