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石油價格在本周驚現(xiàn)了一輪罕見的“戲劇性漲跌”,各方的反映撲朔迷離。
在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油價漲跌異;钴S。7月29日,9月份原油期貨最低跌至121.42美元,相比7月11日147.27美元的高點,油價累計跌幅達到18.23%。但到30日,油價盤中開始強勁反彈,上升超過5美元,31日又現(xiàn)下跌行情,每桶收于124.08美元。
面對一輪“戲劇性漲跌”,有機構預測:國際油價年內(nèi)將攀至每桶150美元左右,原油市場供應下降需求增長的基本面格局并沒有改變;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主席卡利爾在雅加達公開表示,石油價格高于每桶120美元是不正常的,油價可能跌至每桶78美元。
人們不禁在問:未來的國際油價是漲是跌,是漲到150美元,還是回落至78美元?
眾所周知,在醫(yī)學上把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分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兩大部分,那么是否可以認為:左右國際油價漲跌走勢的是否也有這樣幾根“敏感神經(jīng)”———供應偏緊是國際油價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美元貶值、投機資金的豪賭和地緣政治因素也可看做是油價的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
第一根“神經(jīng)”是供需趨緊的預期。全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拉動石油需求迅速增長,特別是中國和中東地區(qū),在最近5年來的石油需求增長快速,拉動全球需求增長。但與此同時,石油產(chǎn)能擴張艱難,各國政策因素影響、人工成本和機器設備成本不斷增加,大量油田工程項目仍被延期或取消。需求的增大還在繼續(xù),產(chǎn)能的擴大短期難以實現(xiàn),正構成市場對未來供需的潛在擔憂,使國際市場對原油價格的預期不斷被推高。
第二根“神經(jīng)”是美元的大幅貶值。美元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柱石,國際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美元貶值到底在多大的程度上推高了油價?有研究機構以去年9月18日美元指數(shù)為基準來測算,結果顯示,原油實際價格漲57.3%,名義價格漲71.8%。美元貶值對原油價格漲幅的影響率達到14.5%。美元實際匯率的波動,正在使國際油價的預期變得復雜。7月29日,美元匯價當天全面揚升,美元對歐元匯率強勁上漲1.2%,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期貨價格隨之下挫,美元與油價的“曖昧情緣”由此可見。
第三根“神經(jīng)”是投機資金的豪賭。美元在貶值,股市和房市在低迷,商品期貨市場自然會吸引大量投機資金“入場”,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有風吹草動,油價就會大幅波動,大批資金因此而利用市場對國際油價的敏感心里伺機炒作、興風作浪,成為攪動油價漲跌的又一因素。但是,也有分析認為,投機影響力有限,并沒有市場認為的那么大。
第四根“神經(jīng)”是地緣政治因素。最近十幾年來,產(chǎn)油國或石油輸出國家的地緣突發(fā)事件都是影響油價短期波動的主要原因,比如,尼日利亞沖突以及伊朗、伊拉克等地的局勢惡化都會引起國際油價的波動。
進入8月后,國際油價步入“拐點”,還是有望強勢反彈,成為各方爭辯的焦點。
有人以為,不論是紐約還是倫敦,國際原油期貨的價格波動對國內(nèi)經(jīng)濟走勢影響有限,中國的原油、成品油還未與國際接軌。但是,中國的燃油稅改革、成品油價格調(diào)整、煉油補貼等等政策目前無一不是緊盯著國際原油的波動,抑制汽油消費的過快增長,大力推進節(jié)能降耗,努力確保原油增產(chǎn),理順原油進出口貿(mào)易,是高油價時代中國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