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1月17日出版的《環(huán)球時報》報道,“世界能夠在沒有伊朗石油的情況下活嗎?”美歐對伊朗的“禁運大錘”近日把這個問題敲得響徹世界。同樣證明世界焦慮的,還有排著隊奔赴海灣尋求替代“油路”的各國領導人,他們也讓16日在阿聯(lián)酋召開的世界未來能源峰會看上去比聯(lián)合國大會還有吸引力。
在危機面前,海灣產油大國成了各方競相追逐的“香餑餑”。海灣新聞網16日題為“制裁推動石油外交”的報道稱,與去年12月底相比,今年油價已經每桶上漲6美元。在美國推動制裁的壓力下,世界的外交也瞄準石油,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領導人紛紛奔赴海灣,尋求石油供應。正在阿曼訪問的韓國總理金?曛燦氚⒙?達成協(xié)議,后者將確保對韓國的油氣供應穩(wěn)定。此前,日本已從阿聯(lián)酋得到類似保證。
英國廣播公司說,石油一直是最敏感的政治商品之一,在美國與歐盟切斷伊朗石油出口之際,對伊石油制裁正分裂亞洲四個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日本、印度與韓國都發(fā)現(xiàn)平衡政治意志與經濟現(xiàn)實多么困難,它們不得不在國際關系與國家需求之間小心翼翼地走鋼絲。 (本報駐埃及、美國、日本、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黃培昭 李勇 李珍 青木 本報記者 劉洋 柳玉鵬 魏輝)
(責任編輯:殷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