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TCO)的研究
當前采用具有一定絨度的TCO薄膜是提高薄膜硅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有效途徑,這是因為入射光線在TCO絨面或背反射電極處被散射,由于散射光在薄膜中具有更長的光程,因此被吸收的幾率更大。目前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的TCO是使用常壓化學氣相沉積摻氟的SnO2(FTO)。Oerlikon公司采用低壓化學氣相沉積(LPCVD)摻硼的ZnO,由于制備的TCO表面具有一定的絨度,可直接用在電池上。Meier 等人通過優(yōu)化LPCVD沉積工藝參數(shù)獲得的ZnO:B整體性能優(yōu)于FTO ,在此基礎上獲得單結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穩(wěn)定效率達到9.1%。但是目前國際上研究的熱點是利用磁控濺射技術沉積摻Al的ZnO(AZO),由于薄膜的主體Zn、A1在自然界中的儲量豐富,生產(chǎn)成本低,具有價格優(yōu)勢;而且AZO具有FTO薄膜無法相比的優(yōu)越性:無毒、氫等離子中的穩(wěn)定性高、制備技術簡單、易于實現(xiàn)摻雜等;最重要的是AZO在光、電特性方面可滿足當今商用FTO薄膜的一切指標。使用濺射技術沉積的AZO表面光滑,但是通過稀HCl溶液腐蝕后可獲得具有優(yōu)異陷光能力的表面。圖2為典型的在AZO織構表面與光滑表面上獲得的電池量子效率圖,可看到在織構的表面上將獲得更大的電流密度。圖3為使用三種制備TCO技術獲得的TCO表面形貌圖。目前大面積濺射AZO還處于研發(fā)階段,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提高大面積濺射的均勻性與提高靶材的利用率。2001年,Muller等人在AZO上獲得了a-Si電池的初始轉換效率為9.2%(32×40 cm2);2003年Muller等人獲得a-Si電池的初始轉換效率為9.2%(60×100 cm2)。在a-Si/µc-Si疊層電池的方面,2001年,O.Kluth等制備電池的初始轉換效率為12.1%(1cm2);2004年,Hüpkes等制備電池的初始轉換效率為9.7%(64cm2);2008年,Tohsophon等制備的電池在不同面積下的轉換效率分別為10.7%(64cm2)和9.6%(26×26cm2)。隨著大面積濺射AZO技術的成熟,未來將會在薄膜硅太陽能電池中占有一席之地。
圖2 在光滑與織構的AZO表面上沉積a-Si電池獲得的量子效率比較
圖3 采用不同沉積技術獲得TCO表面形貌圖
2.減反層的研究
由于光會在兩層不同的介質(zhì)處發(fā)生反射,兩介質(zhì)折射率相差越大,反射也越大。在superstrate型薄膜硅電池中,TCO的折射率(n~1.9)與硅薄膜的折射率(n~3.4)相差很大,在界面處會有超過10%的光被反射,為了減弱界面處光的反射,可以在TCO與硅材料中間引入一層處于中間折射率(n~2.5)的透明導電介質(zhì)來減弱光的反射。T.Matsui使用濺射TiO2作為減反層提高了單結a-Si與µc-Si的量子效率,但是由于TiO2在氫等離子的環(huán)境下容易被還原,通過在TiO2的表面沉積一層10nm左右的ZnO來保護TiO2,兩類電池都獲得了更優(yōu)的量子效率,如圖4與圖5所示。Das等人在多結a-Si疊層電池中使用TiO2減反層提高了電池的短路電流密度,在a-Si/µc-Si疊層電池中結合TiO2減反層與SiOx中間層技術提高了頂電池的電流密度,同時減弱了底電池電流密度的損失,提高了頂電池與底電池的電流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