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府用鐵腕手段對付各種各樣的那些偷排放者外,還能否想出一條既可發(fā)展工業(yè),又不生產灰霾的新路子?”前日,“綜合治霾新路徑—炎黃論壇”在廣東省科學院舉行。參加論壇的多位國內專家提出了治霾新路徑觀點—將治理重點關注在能源消耗前端,向植物學習,走“固碳排氧工業(yè)”的能態(tài)新路徑。
治霾是全國人民關注的涉及健康、民生的大話題。論壇上,主持人《炎黃世界》雜志社長楊小斌指出, 縱觀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的相關政策,以及專家學者的建言獻策,多認為灰霾問題應以限排為對策,建議集中在對鋼鐵、水泥、冶金、熱電等企業(yè)實行關閉轉停,用行政手段大幅減產減排,但“究竟要用犧牲多少工人下崗和廢棄生產力作為代價才能換回中華大地的藍天,誰也無法估計,”他表示治理灰霾需要“另辟蹊徑”。
有與會專家表示,治理霧霾可考慮走“固碳排氧工業(yè)”的能態(tài)新路徑,發(fā)展以陽光、空氣和水為基礎生產資料的新能源生產新路,向太陽要能、向空氣要氫。
針對汽車尾氣對灰霾的影響,胡振民認為純電動車存在成本和續(xù)行里程問題,且固定電網承受不起大規(guī)模插電式供電負荷。因而建議電動汽車采用甲醇氫氧燃料電池動力,移動充電,可以實現PM2.5零排放。
關于生活垃圾處理問題,他認為若能利用生活垃圾“控氧裂解”技術,裂解氣發(fā)電或生產合成氨,圍城垃圾將無害化變成電力或者化肥,化垃圾為資源。
數據顯示,目前燒煤是我國空氣污染的最大源頭,專家們提出,可考慮在青藏高原安裝太陽聚能發(fā)電機組,只要占用西藏自治區(qū)百分之一的高原山坡,一年發(fā)電就能夠達到6萬億度,比2013年全國用電量5萬億度還多。“大自然的歷史就是地球45億萬年的歷史,能源之母是太陽能,大自然是我們治理環(huán)境污染的老師,”與會專家建議,師從自然,找到一條治理灰霾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