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下,2008年我國的石油進口量呈現(xiàn)出“先熱后冷”的特點。除此之外,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逼近50%,進口成本大幅攀升則為國內能源安全敲響了警鐘。
國家發(fā)改委2009年2月下旬發(fā)布的報告稱:“2008年中國石油產品進口大幅增長,國內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達到49.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據中國海關統(tǒng)計,2008年我國進口原油1.79億噸(178890370.07噸),同比增加9.6%;累計用匯1292億美元(12923680.35萬美元),同比增加62.2%;平均單價722.4美元/噸,同比上漲47.9%。2008年全年我國進口成品油3885萬噸,同比增長14.94%;累計用匯302.1億美元;平均單價777.56美元/噸,同比上漲60.8%。
與此同時,2008年全年我國累計出口原油373.6萬噸(3735630.61噸),同比減少2.4%;累計獲匯27.7億美元(277072.97萬美元),同比增加67.5%;平均單價741.7美元/噸,同比上漲71.7%。2008年全年我國出口成品油1703.8萬噸,同比增加9.9%;累計獲匯136.7億美元,同比增加49.4%;平均單價802.3美元/噸,同比上漲36%。
近年來,我國石油消費年平均增長率高達6.8%。面對不斷增長的需求,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所面臨的石油風險也越來越大。
進口量先熱后冷
2008年國內石油需求仍保持較快增長,石油表觀消費量達38965萬噸,比2007年增加2395萬噸,增長6.5%,增幅較2007年上漲1.7%。
這一年,國內原油產量增速雖然比上一年略有提高,從1.6%上升到2.5%,但仍難以滿足消費需求的增長,而石油進口是石油消費高速增長的主要支撐因素。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朱和表示:“在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的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依然緊逼50%,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這意味著,中國的石油消費有一半甚至更多將依靠進口,并且這個依存度還將繼續(xù)攀升。一旦中國經濟命脈系在國際石油供應上,中國油氣資源供應前景將不容樂觀。”
盡管遭遇冰雪、地震災害,但2008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繼續(xù)保持平穩(wěn)快速發(fā)展,汽車銷量維持兩位數(shù)增長,災后重建使交通運輸、電力和農業(yè)用油大幅度增加,車用燃料油需求異常強勁。2008年1~6月石油表觀消費量比2007年同期增長7.1%。進入2008年第四季度,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成品油消費比上年同期下降3.6%。上述特點,直接影響我國石油進口量呈現(xiàn)出“先熱后冷”的特點。
專家表示,除了消費猛增外,還有一個因素促成上述石油進口特點的產生:上半年國際油價高漲,石油公司因國內原油成品油價格倒掛,煉油經營虧損,不愿再過多生產,中小企業(yè)在巨大的成本壓力下,被迫減產、停產,使市場供應形勢相當緊張。
據悉,國內成品油產量1~6月汽煤柴油產量同比增長3.2%、4.5%和8.6%,遠遠低于消費增幅,致使成品油市場大部分處于嚴重供應緊張的狀態(tài)。
在此背景下,我國不得不加大石油進口量以滿足國內供應。2008年1~8月,我國石油凈進口原油就達到1.18億噸,而2008年全年進口原油才1.79億噸。
專家認為,國內經濟運行速度減緩,對石油消費量產生抑制作用。這種供需結構的變化不僅導致石油價格運行方向的改變,而且給石油的進出口帶來直接影響?傮w來看,2008年中國石油進口繼續(xù)保持增長勢頭,但增速開始放緩;主要受需求的影響,全年的進口量出現(xiàn)劇烈波動。
此外,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童莉霞認為,成品油進口量增速加快是2008年石油進口的另一個顯著特征。
2006~2007年中國成品油進口量年均增長3.4%,2008年驟然升至13.1%,其中1~11月汽油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8.5倍,柴油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6.7倍,創(chuàng)下十多年來最高紀錄。
童莉霞分析,降低進口關稅、給予直接補貼、對進口汽柴油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等政策的出臺對鼓勵企業(yè)進口汽柴油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另外,奧運會之前,政府對國有石油公司提出增加庫存保證供應的要求,和2008年6月下旬我國大幅度提高成品油價格,也對當時的汽柴油進口增長起到提振作用。
進口成本高企
2008年盡管國際油價大起大落,但全年平均價格仍比2007年每桶高出25美元,增長35%以上,明顯高于2007年的漲幅。
2008年我國原油進口平均價格高達723美元/噸,漲幅高達47.7%。2008年我國全年原油進口額超過1200億美元;成品油進口額接近300億美元。其中,進口原油平均每噸到岸價由2007年的476美元/噸升至753美元/噸;汽油進口到岸價由2007年的735美元/噸升至1142美元/噸。
專家認為,國際油價的急劇暴漲暴跌,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成品油市場體制以及石油儲備體系的不完善,直接導致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大幅度提高。
從2008年成品油月度進口量看,可以發(fā)現(xiàn)類似的趨勢。在原油價格高企的5月和7月,我國的進口量相當大。5月份,我國原油凈進口1605萬噸,而當月成為我國成品油進口量最高的月份,高達470萬噸。8~11月我國成品油價格大跌期間,進口量不增反降,11月進口成品油數(shù)量全年最低,不到200萬噸。在油價較低的11、12月份,原油凈進口量僅有1300多萬噸,并未出現(xiàn)人們期待價格大跌、進口量飆升的局面。
造成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盡管包括國內石油供需形勢變化和奧運保供因素,但主要影響因素還是前期進口較多、成品油消費疲軟、國內成品油儲備能力弱等,同時也有石油經銷商投機商囤油、惜售給市場帶來的沖擊。
“實際上,這種高價進口現(xiàn)象不僅反映出國內石油企業(yè)應對油價風險能力的欠缺,也反映出我國石油產業(yè)調控市場能力的滯后和對進出口時機的把握不當,而這不僅是經驗問題,也有體制上的欠缺。”童莉霞認為。
進口背后的風險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石油進口量的劇烈波動、進口成本的大幅攀升,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人為因素,有體制的原因,也有經驗、技術的問題。
首先,石油需求的增長中就隱含了一些投機的成分。由于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嚴重滯后于國際油價變動,投機商可以較容易地判斷國內油價的調整趨勢,進而囤積石油,從事投機交易,這可能加劇市場供應的緊張與過剩。
據悉,2008年上半年,由于國內汽煤柴油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大量走私油外流,加劇了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緊張的形勢。下半年,隨著國際油價大幅回落,到第四季度國內油品價格已遠遠高出國際市場價格,成品油走私又由國外反向流入到國內,使本來已經疲弱的國內市場受到巨大沖擊,產品滯銷脹庫現(xiàn)象愈加嚴重,這也是部分成品油被迫低價向外出口的重要原因。
其次,對于一個石油進口依存度越來越大的消費國而言,保障能源安全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便是建立有效的能源儲備機制。
廣州海關綜合統(tǒng)計處數(shù)據分析科負責人鐘雁明認為,正是由于我國石油儲備能力不強和企業(yè)觀望氣氛濃厚,我國的原油凈進口量無法有效地隨油價的漲跌進行相應調整。
和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目前的石油資源儲備能力建設進度滯后,目前美國的石油儲備可供使用150天,日本則多達200天,而中國卻只有7天。鐘雁明認為,建立能源戰(zhàn)略和商業(yè)儲備體制是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必要手段。
朱和也表示了相同觀點:“從2008年我國石油進口的來源地來看,海外能源獲取目的地多元化趨勢明顯。但是我們還應更加重視能源安全戰(zhàn)略,采取更多行動以保證能源安全,F(xiàn)在是采取更有效、更有力措施的時候了!彼J為,我國應加強風險防范,從國家和企業(yè)兩個層面加強石油戰(zhàn)略儲備建設。
事實上,和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目前的石油能源儲備進度滯后,調節(jié)國內市場的能力仍然需要進一步強化。對于我國的儲油能力,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承造日前表示,儲油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非常復雜、成本很高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賈承造還說:“每噸石油放在庫內都是要花錢的,成本很高,且不能存放很長時間!彼忉屨f,所謂的“買”,大部分時候指的是在海外購買如油田一類的石油資產,而購買現(xiàn)貨原油則是很有限的。